《文化臨夏》——熒幕內外的“黃河飛渡”
今天要講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永靖的炳靈峽。
那時的炳靈峽不同現在,當時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“腳下黃河滾滾流,塬上吃水愁上愁”。多少年間,人們從黃河岸邊用肩挑,背背,或趕驢,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運水。眼看著洶涌的黃河水滾滾東流,卻無力把它引入兩岸干旱的土地。如何把黃河水引入農田,戰勝旱魔,迎來美好光景?
永靖人民劈山引水,改造自然,在扎地山前,在險峻陡峭的懸崖絕壁上,劈山鑿石,引水上山,開鑿出了一條氣貫長虹的“英雄渠”。
電影《黃河飛渡》真實地記錄了這段悲壯的歷史,也再現了當年庫區人民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。這是在甘肅真正拍攝的第一部電影,在甘肅電影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。
本期節目,我們一起走進熒幕內外的“”黃河飛渡”。
相關資訊:
- 全州組織部長會議召開2021-03-02
- 州委工作會議召開 郭鶴立講話 馬明杰王正君等出席 張…2021-03-02
- 郭鶴立強調:學習好總結好傳承好發揚好黨的歷史 奮力…2021-03-02
- 全州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議召開 郭鶴立出席會…2021-03-02
- 東鄉縣:農家樂建起來 小日子甜起來2021-03-02